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小米NAS,彻底曝光! | 科技云

小米NAS,彻底曝光!

2024年,小米上市了一款千兆交换机和一款万兆交换机,眼尖的网友在其海报宣传里发现了对“万兆NAS传输”的支持,小米NAS迅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随后官方回应,这只是用于示意,内部并没有相关产品的规划。

可能是网友的声音过于迫切,小米于2024年7月展开NAS产品调研,并用数月的时间对NAS核心技术进行预研。而在最近,我们又能看到小米NAS更多的消息。

日前,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在一次直播当中公开了小米NAS产品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产品目前已经进入到开发的尾声阶段,逐渐要转入到制造和落地。首版打样进行了多轮测试,并透露小米NAS会延续小米生态产品一向的简约、高级、优雅,有一些科技感。

小米NAS,彻底曝光!

(图片来自小米直播)

虽然陈波并未在直播中透露小米NAS具体的上市时间,但根据开发进度来看,今年内有落地上市的机会,那么小米要做家庭NAS存储领域的销量之王吗?

补齐米家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陈波曾透露小米NAS的三大核心能力,第一,打通手机、PC电视平板电脑等设备,实现扩容、AI相册;第二,打造家庭影视中心,能够生成私人影院海报墙,用户可以随心点播NAS内的电影资源;第三,为有基础存储需求的用户提供丰富的网盘管理和资源下载能力。

他认为,NAS是家庭存储的中心,小米做NAS会考虑到小米的核心用户(小米手机、小米IoT产品等用户),一定会做好基本的存储功能、数据的过渡,高度重视整套系统的安全与隐私。换句话说,NAS也算是补足小米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小米NAS的服务群体十分明确,同时在小雷看来,家庭存储中心的任务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存储,更承载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互通。素有“杂货铺”之称的小米,旗下不仅有智能手机,更有平板电脑、PC、智能电视、智能音箱、智能管家等周边IoT产品,生态阵容庞大,数据存储需求大且数据种类复杂,再加上家庭存储数据往往涉及个人隐私,理论上更需要一个像NAS一样的“本地网盘”,帮助用户集中并管理一系列数据。

小米NAS,彻底曝光!

(图片来自豆包AI)

另一方面,在同一套软硬件体系之下,私有云的数据可以不依赖第三方App实现跨平台无缝流转、访问,甚至能作为部分小存储空间的智能设备的“云扩容”。同时借助AI的“底座”能力,NAS可以更高效管理数据,也方便用户快速定位读取,以及演化出AI相册、AI画报等功能点。此外陈波还提到其它生态的情况,表示会深度调研苹果用户的需求。

试想一下,下班的你给智能音箱下达“在电视上播放某某电影”的指令,这样的场景体验的确无缝,但也需要够硬的生态基础支撑。

小米的生态产品向来开放,不仅开源了Home Assistant米家集成组件,也通过HyperConnect技术实现了对苹果设备的兼容,小米汽车能够兼容iPad多屏扩展,相信NAS支持iPhone、iPad等苹果设备不成问题。

小米NAS,彻底曝光!

(图片来自小米)

主流的NAS方案一般分为成品和DIY两种,前者只需要根据系统提示完成电源接通、插入硬盘、联网等步骤即可,部署难度较低,且有厂商提供的全链路软硬件方案,安全性更高。后者的优势在于部署成本低,但组建难度较大,安全性和稳定性均不甚理想

也就是说,为了配套小米生态、数据安全和部署难度等多方面考虑,小米NAS大概率会以成品方案的形式推出,并且系统相对封闭,不会轻易提供Root等权限的开放。AI、互联要素齐全,

家用NAS要爆发了

NAS作为家庭存储中心,华为在小米之前已经给出了一个范本。

相比传统的个人网盘和移动硬盘,NAS里面的数据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无需携带网盘和打开单独的App,内部有全方位的数据加密,支持实时同步和分享,有聊天记录、语音、照片、视频等文件的全量备份。结合自身在云计算、通信、智能生态、AI等技术优势,弱化了网络存储的空间限制。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米的“一指连”概念,它可以借助UWB技术,把手机作为“万能遥控”实现“指哪打哪”的操控。基于这样的能力,小米智能设备和小米NAS之间的玩法和交互可以期待一下。

之所以面向家庭存储市场,小雷认为小米核心用户群庞大,可借助无缝互联打开NAS需求。 企业用NAS存储种类繁多,包含中型NAS、大型NAS、工作组NAS等细分品类,小米等手机品牌跨界入局NAS时间不长,入场的难度很高。

小米、华为这种思路下打造的私有云服务,更符合个人用户所需要的“外挂存储”的设定,数据与设备的深度融合,成为多个设备的“统一内存”,这样才能够缓解用户对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电视等智能设备存储空间不足的焦虑。但NAS产品离不开软件的推动,厂商后续的软件维护至关重要。

小米NAS,彻底曝光!

(图片来自华为)

近些年个人用户对生活记录、影片缓存等需求不断提高,智能设备的本地存储空间乏力,且大存储空间的智能设备购置成本较高。 而本品牌的网盘服务动辄一年数百元,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就拿小雷来说,半年前购买的1TB存储空间的手机,现在已经用了近半,平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占了大多数,但有不想把存储需求寄托在订阅制的网盘服务里,相信有“存储焦虑”的人也会有不少。

可以预见的是,NAS作为一种大存储的“本地网盘”方案,能够有效吸引到个人消费者。第一方品牌NAS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用户对生态产品的粘性。

毕竟个人用户的设备组成会更加复杂,对互联、无缝流转、数据接力等功能有特殊的需要,否则,小雷认为华为和小米的NAS方案,与绿联、群晖、威联通、极空间等品牌并无太多区别,况且部分部分品牌的NAS软件已经内置浏览器,跨平台的体验已经进步不少。

根据恒州博智统计,2023年全球家用NAS市场规模为24.4亿元,中国市场的规模为7.12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96.19亿元。家用市场虽小,但发展潜力巨大,小雷认为这也是小米入局家用NAS的因素之一。

许多NAS供应商也瞄准家庭存储市场,大家都在想办法降低NAS的部署难度和存储之外的技术特性,比如绿联在CES 2025展会上发布了AI NAS解决方案,用AI大模型降低NAS产品使用门槛,并希望以此让NAS走进千家万户。厂商发力C端的确能够看到家用NAS市场爆发的迹象,不过在小雷看来,只有把NAS的体验做得更好,才会有更多个人消费者看到NAS的闪亮点。

米粉呼声高,小米NAS预订现象级爆款?

在庞大的网络呼声下,小米NAS应声而来,可见这款产品就是“被米粉逼出来的”,但真正推动小米投身NAS行业的,小雷认为还是对核心用户的信心,以及家用NAS市场的潜力,再加上NAS对米家生态有积极意义,更简单的布局流程,更深度的产品整合,一定程度上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小雷猜测,如果市场反馈理想,小米可能会进一步拓宽NAS产品线,入门级产品主打易用性和生态集成,高端产品注重存储性能,又能吸引普通消费群体,又不会忽略高端专业用户所需。

小米品牌所携带的粉丝效应不可忽略,也可以遇见NAS产品上市之后会获得相当理想的效果,但我们是否需要NAS这件事,还需要理性看待。毕竟,呼吁新产品落地人,以及掏钱支持的人,不完全会是同一群,小米决心造NAS,必然还是做好了前期调研的准备,也不妨期待一下高性价比NAS方案的出现。

按照陈波的介绍,小米NAS产品最大的核心能力应该是数据的无缝流转和互联,比方说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可联网访问NAS数据,需要时直接下载即可,这样一来无需大量流量缓存,对设备的存储也几乎不构成压力。

非小米/苹果手机用户,或者没有建立起米家IoT生态圈的用户,由于没有足够的设备数量和兼容性,数据的流转大概离不开第三方App,体验上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另外,没有大容量存储需求,又或者是不需要频繁访问的小伙伴,NAS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传统的移动硬盘和在线网盘即可。但智能设备互联化、统一化的趋势不可逆,NAS存储设备之后,下一个被AI、互联“感染”的产品又是什么呢?

美国当地时间1月10日,CES 2025落下帷幕,雷科技第二次派出官方报道团,对CES进行立体无死角的报道,一共输出41条内容,内容整体超过10万字,涵盖了AI硬件新物种、AI电视、AI家电、AI眼镜、AI PC、AI+AR、智能清洁、AI芯片、AI PC、教育硬件、AI汽车、智能配件、可穿戴、AI机器人、AI耳机、智能镜、AI存储等领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小米NAS,彻底曝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