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 科技云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引发轰动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个行业版图。在这场变革中,玩具行业凭借其独特的情感属性和深厚的文化影响力,正成为 AI 技术探索与商业化落地的最佳试验田。

近日,一段令人惊叹的视频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国内消费级机器人厂商「 robosen乐森机器人」推出的”威震天”变形金刚机器人,以其流畅的全自动变形能力震撼了全球科技圈。

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 X 平台(前推特)先是在该产品视频下评论:”It’s awesome!(真是太牛了)”,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图片来源:X

随后直接转了该视频,并感慨:”Robots gonna be so crazy in the future!(未来的机器人会无比疯狂!)”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图片来源:X

马斯克的推文在短短 48 小时内就获得了近 1 亿的浏览量,而这款售价高达 1700 美元的玩具机器人也随之售罄。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图片来源:乐森产品官网

这件事情不禁让人去探究这到底是款什么产品,在如此高价位还能火爆热销?根据乐森公司官网介绍,该产品搭载了36颗伺服马达,多达118颗芯片,内置六轴IMU(惯性检测单元,俗称陀螺仪),能全自动变形,人形态还能双足行走。据了解,这些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从来没有应用在玩具行业。这就不奇怪为什么这款产品能得到马斯克如此的高度评价。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图片来源:乐森产品官网

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还是定价,这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玩具行业了。由此,这不禁让人遐想:如果将 AI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应用到玩具产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大模型的拟人化趋势推动玩具产业发展

一组来自Statista的数据:2023年全球玩具行业市场规模接近90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以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智能玩具占比正在快速提升。权威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5年,AI驱动的玩具和娱乐设备将占全球玩具市场的15%以上。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的进步不仅带来了 AI 的智能化升级,更推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拟人化革命。以 OpenAI 的 GPT-4 和百度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多模态和 TTS 技术的创新应用,让机器人拥有了更接近真人的对话能力、表情识别和动作生成能力,为玩具产业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

「多模态技术(Multimodal Technology)」就像是赋予了机器人多重感官。通过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传感器,智能设备能够同时从多个维度收集和理解信息。这项技术让 AI 系统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倾听声音音调、识别手势动作等多种方式来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作出恰当的回应。

另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是「TTS(Text-to-Speech,文本转语音技术)」。现代 TTS 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真假难辨的水平,不仅能将文本转化为流畅的语音,还能模拟人类说话时的细微变化,如自然的停顿、语调的抑扬顿挫,甚至是情感化的叹息,大大提升了机器与人类互动时的自然度和亲和力。

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不仅为玩具产业带来了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用户体验,还实现了智能玩具的“拟人化”表现,让玩具能够像真人一样与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多模态技术,智能玩具能够“理解”更多的用户行为,不仅限于语音,还包括面部表情、动作、语气变化等。TTS 技术则让这些玩具能够通过清晰且自然的语音来反馈用户的需求,使玩具能够像一个“真人伙伴”一样与用户互动,进一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

从秋叶原转型看全球玩具市场新趋势

全球情绪消费市场正在迎来空前增长。据德勤数据显示,自 2013 年以来,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包括娱乐、健康、文化)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2%。在这股潮流中,日本秋叶原的转型堪称典型案例:这个曾经的全球电子数码产品圣地,在 2015 年后逐渐转向以玩具、手办、动漫周边为主的情绪消费领域。这一转变深刻反映了发达国家消费模式从”功能性消费”向”情绪化消费”的演进。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老秋叶原主要售卖电子产品/图片来源网络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现在的秋叶原所见之处基本都在售卖动漫游戏手办的周边产品,电器商店已经寥寥无几。/图片来自网络

秋叶原的转型背后,是一个关于市场演化的精彩故事。在电子产品普及的时代,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功能,将支出集中在电视、电脑等硬件上。但随着数码技术日趋成熟,消费者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内容体验。与此同时,全球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影视市场规模从 2014 年的 375 亿美元飙升至 2021 年的近 3200 亿美元;电影人物及其衍生品的消费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秋叶原的转型折射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从“物质满足”向“情感满足”的演变过程。

物质需求的饱和:在家用电器和电子数码产品普及的时代,消费者的支出更多集中在功能性消费上,如购买电视、冰箱、电脑等生产生活资料。而随着数码技术逐渐成熟,电子设备在性能上的提升趋于平缓,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从“购买硬件”转为关注内容和体验。

文化与娱乐产业的崛起:同期,全球的文化、影视和游戏产业快速增长,这些领域的产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需求,还带来了沉浸式体验。例如,电子游戏市场在 2010 年到 2020 年间的全球市场规模从 600 亿美元增长到接近 1800 亿美元;二次元、漫画和相关衍生品的消费额也在这一阶段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秋叶原从过去“硬件销售”的中心地带,逐渐转型为以动漫、手办和周边玩具为主的新型“情绪消费”中心,其背后是消费者支出模式向情绪价值倾斜的体现。

那么,情绪消费趋势如何影响玩具市场?

玩具是情绪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儿童用户提供了娱乐和教育功能,还逐渐成为成年人“寻求情感慰藉”的消费选择。

与之伴生的,便是成年人玩具市场的迅速崛起。情绪消费趋势的浪潮影响下,玩具逐渐成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无论是以《初音未来》等 IP 衍生品为代表的手办,还是基于经典影视 IP 的智能玩具,都承载了消费者对某一文化内容或时代情感的精神依赖。秋叶原的销售数据显示,2015 年之后,成年人在玩具、动漫周边和手办上的支出大幅增加,其中 20-40 岁年龄段的消费者成为核心购买力人群。

脍炙人口的文化内容一直是实体商业的“缪斯女神”,作为IP产业的惯用运营手段,游戏和影视内容的衍生发展亦在推动玩具消费:与影视、游戏、动漫相关为玩具市场持续造血,输送新角色新故事。例如,《复仇者联盟》、《鬼灭之刃》等热门 IP 推动了相关衍生玩具的热销。同时,AI 技术的加入使得这些玩具的互动性和拟人化进一步增强,例如结合了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的 AI 手办更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在机器人+AI 技术的双重加持下,儿童和成人玩具的边界会逐渐模糊,市场规模也会超越传统的玩具。玩具行业,正在被重新定义。

智能化未被覆盖的“最后处女地”

回顾消费品智能化的历程,从手机到汽车、从电视到手表和眼镜,智能化在逐步渗透主要消费赛道。然而,玩具行业因其传统制造基因和技术瓶颈,一直未能完成智能化升级。

风口来时,谁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此,已经有部分传统玩具厂商在积极探寻AI技术和毛绒布偶、塑料玩偶、儿童绘本等常规形态玩具的结合可能性,但其产业研发思路老套,目前的交互依然停留在“套皮大模型”的模式下,在第一批试水的厂商中暂未有现象级的爆款出现。

首先是技术瓶颈带来的掣肘。过去的尝试性产品,如早期的 Furby 和 Anki 机器人,因缺乏持续有趣的内容,AI 交互的能力也达不到用户体验的要求,所以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厂新品,在智能玩具赛道上均未取得过成功。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创新者的窘境。海外玩具四巨头,美泰、孩之宝、万代和乐高,国内诸如奥飞、实丰,其都是历史悠久的老牌玩具厂家,这类公司走的是大众消费市场,产品以塑胶和毛绒玩具为主,核心价位段在 20 美金左右,依靠电影 IP 作为基础,以数千款 SKU 和巨大的分销网络成为传统玩具的巨头。巨头在智能化过程中,曾经做过不少尝试,但尝试的方式都属于战术性低成本测试,并没有调动公司的核心资源甚至 ALL IN。这种现象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中所描述,大厂因为巨大的现有业务形成的势能,往往就是技术革命出现后进行颠覆式创新的巨大障碍。会眼睁睁地看着技术革命的果实被创业公司摘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柯达曾经是数码摄影的发明者。

不过,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崛起,这个传统的制造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或许,AI 终将成为解开玩具产业智能化困局的一把金钥匙。而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将决定着传统玩具企业在新时代的命运。

大模型应用门槛正在快速降低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写传统行业的游戏规则。近期,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推出了一项重磅服务——专门面向玩具市场的 SDK,这标志着大模型商业化应用的门槛正在快速降低。在火山引擎的发布会上,他们提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承诺:让硬件厂家实现”零工程师、零研发投入”即可接入大模型,这无疑为传统玩具制造商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化的便捷之门。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图片来源:《火山引擎打通了「AI+硬件」的最后一纳米》

比如,玩具厂商可以调用火山引擎的TTS与语音识别模块,为玩具赋予自然语言对话能力。其次是搭载的图像与感知功能:通过集成图像识别模块,玩具能够进行表情和动作的捕捉,实现更贴近真人的互动体验。

传统玩具厂商的另一通病是缺乏深厚的技术开发能力,而火山引擎通过提供可视化开发工具和详细的技术支持,显著降低了厂商使用AI技术的门槛。例如:开发者可以通过火山引擎的在线平台完成模型微调,针对特定玩具功能(如儿童学习、情感互动)训练出高性能模型;通过“即插即用”的功能模板,厂商可以快速验证产品概念并进行市场投放,无需长时间的研发投入,从而降低产品部署和迭代成本。

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视频来源:「乐森机器人」官方TVC

据了解,乐森公司于前不久官宣携手迪士尼,将全球首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角色“巴斯光年”变成现实,不仅全新研发超迷你伺服马达实现了人物眼球和嘴唇的可动,更接入了AI技术让巴斯光年实现OTA在线升级,能为用户提供有趣好玩的外部新鲜资讯,让角色仿佛真的活过来一般,拥有栩栩如生的“生命力”。这一模式为整个玩具行业提供了参考路径,亦是AI技术对传统玩具行业赋能的一个缩影。机器人+AI,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这样的玩具才更像这个时代该出现的新物种。

当然,诸如 OPEN AI 和 Google 这样的 AI 厂家,不可能错过硬件落地这个商业化机会。而手机和电脑,并没有给 AI 带来明显的增量市场,而是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通过APP和浏览器就完成了 AI 的使用,智能玩具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增量空间。虽然这些科技巨头的终极目标是家用人形机器人——这也解释了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但在当下,玩具市场无疑是一个更务实、更容易实现商业落地的切入点。

2025 年,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大模型公司推出功能更强大、更完善的 SDK。

未来展望:AI 玩具行业趋势

未来五年,AI 玩具市场将迎来更深度的创新和变革,主要趋势包括:

智能化和个性化增强:AI 玩具将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实时适应孩子的兴趣、情感和学习进度,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体验。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识别等技术,玩具与孩子的互动将更真实、富有情感。

融合 AR/VR 和沉浸式体验:未来 AI 玩具将广泛结合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创造更加沉浸和互动的玩耍体验,例如虚拟世界探索、互动学习等。

教育功能深化:AI 玩具将不仅限于娱乐,还将深入教育领域,涵盖编程、语言学习、创意表达等多个方面,成为家长的教育助手。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 AI 玩具涉及的个人数据增多,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成为重中之重。企业需加强合规性,确保安全透明的数据使用。

跨界合作和生态系统构建:AI 玩具将与家庭智能设备、教育平台、文化品牌等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智能生态圈,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和用户粘性。

可持续发展:环保材料的使用、节能技术的提升以及玩具生命周期的延长,将成为行业的长期趋势,符合绿色消费需求。

大模型技术对玩具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个性化、教育化和娱乐化四个方面。技术上,AI 玩具将拥有更强的互动性、创意性、情感陪伴功能以及多模态交互能力;商业化上,AI 玩具将能够通过差异化产品、持续用户体验、跨行业合作等方式推动市场增长,并通过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和全球化扩展实现商业化成功。企业需要抓住这些技术和商业化机遇,推动 AI 玩具向更智能、互动、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你认为加入了机器人+AI技术的玩具会如何改变未来的消费市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马斯克也心动的机器人玩具,2025年开启一场行业级的AI革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