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 科技云

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佳能全画幅单反新品5D Mark IV的感光度才达到102400,而在华为P20 Pro上面也实现了同样的感光度。”2018年4月,当余承东在华为P20系列发布会上第一次提及智能手机与专业相机的参数对比,台下一片哗然。

时隔一年后的华为P30系列发布会上,佳能5D Mark IV再次沦为“背景板”。华为P30 Pro达到409600的感光度数值,将专业相机远远甩在了身后,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关于智能手机能否替代相机的争论就开始了。

进入2024年,当1英寸面积传感器、可变光圈、双原生ISO等更高规格的影像参数纷纷出现在智能手机上,专业相机被取代了吗?答案是,并没有。

而且,根据CIPA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5月份全球数字相机出货量较去年同期还实现了5.1%的增长,出货量达到74.3万台,同时也是今年5个月来第四度实现增长。

谁也没有想到,专业相机在智能手机的影像攻势叠加下,市场却迎来了升温。

年出货量曾突破1.1亿台,相机被手机“破防”

对于很多年轻用户而言,购买相机、研究摄影属于相机厂商的黄金年代在21世纪初,彼时相机可以说是记录图像甚至视频内容的唯一手段。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类影像内容的需求爆发,让整个相机产业受益匪浅。苹果发布初代iPhone的2007年,相机市场还处于蓬勃向上的阶段,同时期发布的旗舰产品如尼康D3、佳能 EOS-1Ds Mark III自不必说。

彼时,甚至像入门级别的佳能EOS 400D、尼康D300,都能做到从像素数量到对焦能力、暗光画质上的全面碾压。因为相机的不可替代性,以尼康、佳能、索尼、奥林巴斯等为代表的日系相机厂商,可以说一直处于“躺着赚钱”的状态。

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很难想象,在2007年,相机厂商会发布多达10款不同型号的相机新品

对于很多90/00后而言,很难相信当时相机厂商一年就会发布10款左右不同型号的相机产品,其产品密度和系列数量其实并不比当今的智能手机要少。

所以,在初代iPhone发布以后,人们虽然看到了智能手机具备一定的拍摄能力,但对其能够实现对相机的替代并不看好。

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2012年~2023年全球相机出货量趋势变化(图片来源:钛媒体APP)

2007年后,相机市场依然在持续扩张,到2012年,其全球年出货量已经突破1.17亿台,但相机也没能逃过“盛极必衰”的命运。从2012年末开始,相机市场经历了平均每年减少18%出货量的快速下跌,直到2020年止跌,至今也都只是维持在年出货量800万台左右的水平。

2013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很简单,智能手机发展的初期阶段,厂商都将重心集中在了系统、屏幕电池以及设计细节、交互等方面的优化。直到2012年前后,随着手机上的CMOS硬件进化与厂商对影像能力的重视,手机的拍照、视频创作潜力才被开发出来。

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iPhone 5s

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据便是,从2012年发布的iPhone 5到2013年问世的iPhone 5s。当时,苹果不仅在拍摄方面引入了双色温LED补光灯,同时M7协处理器的加入,也让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在照片对焦、拍摄、算法处理以及视频录制能力上有了进一步升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iPhone 5s上就已经支持每秒10张的连拍功能和120fps的慢动作视频,仅从参数层面,已经超越了很多中低端相机产品。而且,随着各类在线社交平台的兴起,在能够满足基础拍摄需求的同时,手机联网与内置应用的特性使其在分享层面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之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2013年的很多中高端相机产品比如尼康D800、佳能EOS 70D、索尼A7R,放到今天依然有人使用,并且其静态拍摄能力依然不俗,但2013年的手机与今天的手机产品相比,影像能力早已不在一个体验维度。

这一方面说明了相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在静态图像层面能够进步的空间已经不大,无论是像素数量、照片宽容度、色彩表现、玩法等等,可挖掘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则说明,智能手机凭借强大的SoC算力和半导体方案的不断进步,影像能力几乎以3年为一个台阶向上跃进。

相机的最终宿命:从玩具向工具的彻底转型

而手机对相机的替代,首先发生在卡片相机和便携DC上,这两类产品在发明之初就是为了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拍摄的便利性而非注重画质表现,因此与MP3、MP4一样,这类无法创造“长板”的妥协式产品,很快就被手机所替代。

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卡片相机

近两年,相机又是如何“止跌”的呢?

首先在技术层面,相机厂商将目光转向了“视频”,作为核心的成像元器件,CMOS的迭代方向也从追求静态图像拍摄时在意的“宽容度”逐步变成能够更好为视频和高速连拍服务的“读取速度”,包括堆栈式传感器的应用,也是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可以看到,如今大多数厂商都在缩小入门级甚至中端产品的研发投入,直接将精力投入高端市场。换句话说,玩相机的人少了,但是留在圈内的高净值用户变多了,摄影器材的定位也从“玩具”向“工具”进化。

“在我们看来,未来玩摄影、玩器材的主要人群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的发烧友、摄影爱好者、一类是以拍影视内容、短剧项目为主的摄影工作室,还有一类是目前新兴起来的主播、电商团队,而后两类人群对产品价格方面并不敏感,在他们看来摄影器材是能够不断创造价值的生产力工具,包括索尼、佳能也都已经成立了为这些群体服务的部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钛媒体APP。

除了工具属性,以富士为代表的一部分厂商注意到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和潮玩属性,尤其是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着力于将相机、图像色彩风格打造成一种圈层认同、个性表达,并以此作为附加值来“卖高价”。此前,出现过的“X100VI百万人抢购堪比电子茅台”事件,以及CCD古董“炒价”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市场的不理性因素。

把“控货加价”玩到飞起的富士,其影像业务在2023年收获了一次成像系统和数码相机年营收4697亿日元、整体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9.9%的成绩。也难怪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兼CEO后藤祯一表示:“我们在2023财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销售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创下历史新高。”

受益于市场高端化和人群精准细分红利的也不止富士一家,根据尼康公布的截至2024年3月的财报数据,影像产品业务部门实现营收2797.37亿日元,同比增长 23.2%,营业利润465.42 亿日元,同比增长10.3%,报告指出,增长主要是由于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上升带来的。

所以说,在当前去聊“手机替代相机”这件事,似乎已经有了准确的答案,手机的确是很好的拍摄工具,轻巧、方便、易上手,但它短期内肯定无法取代相机。因为,后者的工具属性对画质表现、持久拍摄得稳定程度、具备丰富扩展性的硬件生态等都有着强制性的需求。

只能说,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相机不再是必需品,但对于摄影爱好者或者相关从业者来说,它又是无可替代的“小众工具”。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还没来得及被手机替代,相机市场竟然回暖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