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 科技云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伴随着车圈一场场你死我活的内卷,2024已悄然过半。

这半年,在车展和发布会之外,汽车论坛的声音愈发扩大。无论是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还是6月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都引发了超越行业的广泛讨论。各路车企高管于讲坛之上八仙过海,激烈地交换着思想,让迥异的观点碰撞出讨论的火花,令论坛和中国汽车的突飞猛进一样饶有看头,引发世人瞩目。

实际上,用户关注论坛,看的正是大佬+观点的组合。一场论坛,如果邀请的嘉宾够重量级,发表的看法够有价值,那么它的可看性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反之,若是演讲的“专家”身份尴尬,呈现的观点也有失偏颇,那么无论这个论坛冠以多大的名号,其实际价值也很难超过一场私人茶话会。与其说是论坛,倒不如说是小圈子关起门来的自嗨。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6月14日,”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举办近一周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于北京开幕。

千万别光看title就把这两个论坛联系在一起: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官方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和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组委会联手打造。

后者的主办单位,则是一家名为《汽车商业评论》的杂志,并非官方背景。2023年8月,包括中宣部、网信办在内的十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并明确提出论坛活动“不得随意冠以‘中国’‘中华’等字样”。至于该论坛为何能持续使用”中国“字样,只能暂且蒙在鼓里。

抛开虚实难辨的名号不谈,该论坛的不少观点也难称公正,甚至借机夹带了一些私货。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以论坛的开幕演讲《中国汽车向何处去》为例。

开篇中,演讲者列举了不少数据,肯定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成绩。之后,演讲者话风便陡然一转,如不入流的说客般曝出了惊人言论:”中国汽车到了最好的时候,但却又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最危险“的原因,又可归咎于”极少数车企通过内卷,来强势打破中国汽车生态平衡,试图一举获得领先地位“。

至于这个”极少数车企“到底是谁,演讲者虽未公开点名,但通过一系列含沙射影的叙事暗示了相关对象:

演讲者先后批评了内卷的“6种怪象”和“3大灾难”,不断影射垂直整合战略,暗示某车企利用了国家对插混汽车的补贴政策,不点名攻击了某位高管”卷是市场竞争“的观点,还将长城的举报引申为”企业渴望执法严格、公平竞争“——换个说法,句句都在阴阳比亚迪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概况一下,演讲者似乎认为,只要打倒了罪魁祸首比亚迪,那么内卷的灾难便可迎刃而解,中国汽车也能走出最危险的时候。

可殊不知,市场大环境下,”卷“的车企何止比亚迪一家:Model 3刚国产时卖35万,现在降了13万左右;宝马i3 指导价35.39万,如今据说17万就能喜提回家;凯美瑞双擎混动如今不到15万,大众帕萨特最低降到了12万……按照演讲者的逻辑,这些车企属不属于他口中的“极少数车企”?要解决内卷乱象和灾难,是不是也要对这些车企开刀?

结合后文来看,演讲者似乎将火力更多地指向了自主品牌和国内市场。对于海外市场的贸易保护、加征关税等现象,演讲者貌似总抱有一份体贴和理解,呼吁中国车企应当进行自我反思:

6月12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施以关税加征政策。演讲者也谈及了此事,可他却将加税原因归咎于中国企业内卷:“行业的竞争内卷太厉害了,所以我们如果这样的内卷,会把我们自己全球化的道路给堵死。”。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欣赏”完以上高论,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演讲者的真实身份: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轩辕大学”校长、《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本名余勇)。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前文提到过,所谓“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正是由《汽车商业评论》举办的,也就是贾可左右倒右手,自己办了个自己主持的论坛。

2016年,太原某出租车司机不幸因病猝死。贾可在未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宣称司机“被电死”,随后被大批网媒转载发酵,对比亚迪造成不小的影响。最终,贾可在《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及网站上刊登道歉声明,向比亚迪深表歉意,该事件才告一段落。

事情过去了8年,“余波”却持续至今:公开信息显示,《汽车商业评论》孵化了”轩辕奖“等多个奖项。然而,近两年中,在比亚迪的秦、宋等多款车型销量大幅上涨的情况下, 贾可创办的奖项中也没有比亚迪车型的半个影子,引发了外界对其公信力的质疑。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说到”轩辕奖“,就顺带提提贾可创办的另一个轩辕——轩辕大学。

虽有“大学”之名,但“轩辕大学”并非正常理解下的本科专科,连统招办学资质都没有。2021年,在国家八部委出台文件清理整顿大学、学院名称使用乱象之后,轩辕大学被举报涉嫌违规,不过它也只是变了个字,由轩辕大学改名为“轩辕之学”。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轩辕之学”号称“以成就新汽车人为宗旨”,网络查询到其报名费近10万/年。而实际课程,无非是召集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高管报名入学,再请主机厂大领导出来讲讲课。

天价学费+注水课程的组合,明显不符合正常行业研学的定义。可如果从牵线搭桥的角度看呢?难道,其实是汽车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交钱给“轩辕”,获得与主机厂高管、采购人员建立联系的机会吗?希望事实并非如此。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从“轩辕之学”到“汽车商业评论”再到“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贾可单枪匹马,仅凭一人就承担了传播观点、认证观点、贩卖观点这三项工作,完成了整个”生态“的闭环,令人不得不感慨其经营有术,生财有方。

一次采访中,贾可曾经认真提醒媒体人:“我们应当清醒,自己干的不是赚大钱的买卖”。可打开”爱企查“就能发现,贾可(本名余勇)担任了6家企业的法人,11家企业的股东,其中控股5家企业,间接持股5家企业,并在7家企业任职高管,相关财产线索高达172条。

只能说,希望贾可老师下次别把话说得太满,别等回旋镖打到身上再喊疼。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

实际上,当下的中国车市竞争状况究竟如何,内卷到底是风险还是机遇,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完全是个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话题。

或许正是因此,各家车企大佬们才在论坛上各显神通,让思想激烈交锋,力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争出一个子丑寅卯。一个分享交流的场合里,观点不同,意见不合从来都不是个大问题,毕竟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但是,鼓励交流,不代表就可以借着输出观点夹带私货。一番有理有据,客观真实的发言是对观点的表达,但一场阴阳怪气、偏袒维护的演讲仅仅是对情绪的宣泄,除了双重标准和无能狂怒外展示不了任何东西。

公开渠道的发声,无论性质如何,用户都看在眼里,同行都记在脑中,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某些以媒体身份混迹于车圈的人物,到底是铁肩担道义的笔杆,还是搞赚大钱买卖的商人,时间自然也会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讨论内卷,不是贩卖私货的借口-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