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 科技云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空白 14 年之后,苹果终于破天荒地为 iPad 加入了计算器。

这个兼容手写功能的强大计算器之所以能够引起热议,表面是多年老梗成为现实的社交媒体反应,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苹果试图以此为用例告诉所有人——有了 Apple Pencil 和 AI 的加持,iPad 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iPad,究极的硬件和纠结的产品

回到 2010 年,彼时 iPhone 与 Mac 都取得了成功,成为了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产品之一。

乔布斯仍认为,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仍存在第三种设备的可能性,一种比笔记本电脑更直观,又比智能手机更强大的设备,占领介于手机和电脑之间的庞大需求空间,iPad 就此应运而生。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设计师乔纳森·艾维这样评价:

iPad不仅是一款获取媒体内容的炫酷工具,同时也在探索一条计算领域的未来之路。iPad 的野心是将笔记本缩小,将智能手机拉大,从而将二者进行融合。

因此初代 iPad 纤薄、性能强大且显示效果好、续航更长,更重要的是,相比 iPhone 与 Mac 而言,iPad 拥有更直观的操作方式,这不仅使其学习成本更低,也扩大了它在绘图、设计等需要直观交互的创意性工作场景中的作用。

乔布斯对它的评价非常高,著名的「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发言,最早就是在这场发布会上形容 iPad:

我们总是试图找到技术和自由艺术的交叉点,然后制造出从技术角度而言极其先进的产品,并且极具创新性,易用、乐用,它会去适应用户,而不是用户适应它们,就是这两样东西的结合,让我们制造出像 iPad 这样的创意产品。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然而,试图做所有事情的困难之处在于,很难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乔布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iPad 在某些关键事情上的体验,要远远优于手机和电脑(Far better at some key things)。

14 年过去了,iPad 依旧是苹果旗下设计最纤薄、性能最强大且显示效果最好的产品线——最新的 iPad Pro 是苹果最纤薄的设备,甚至比 iPod nano 还要薄,并且率先用上了 M4 芯片,采用双层串流 OLED 新技术的屏幕,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工业设计都把新 iPad Pro 推向前所未有的极致。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但与此同时,iPad Pro 却依然面临着定位难题:

iPhone 无论是屏幕还是性能,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Mac 经过几年的迭代,也逐渐可以兼顾性能与轻薄。iPad 作为两者之间的产品,生存空间似乎在日益变得狭窄,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硬件拉到最满的 iPad 能做的「some key things」远远没有做到「far better」,成为了摆在苹果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一困境,AI 时代的苹果给出的最新解决方案,就是 Apple Pencil Pro 和 Apple 智能。

AI+Pencil,属于 iPad 的 I/O 新范式

在 WWDC 过后回顾一个多月前的新 iPad 发布会,我们不难发现,无论 M4 芯片、双层 OLED 技术还是轻薄的外观等,都在交互上提高了 iPad 信息输出的效率,对应了苹果对 iPad 性能、显示、轻薄的定位。

而一同发布的 Apple Pencil Pro 则通过高集成度的新技术,极大提高了 iPad 的信息输入效率——或许它才是 iPad 交互的灵魂所在。

苹果为这支笔加入了轻捏、侧旋、触觉反馈等功能,将普通纸笔作画或设计时需要把手伸向一边选择工具的动作,简化为侧旋展开,很符合 iPad 「直观」与「高效」的要求。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悬停图像则提供了一种新的互动方式,使用户能直接从屏幕上看到各种不同形态的笔尖「阴影」,提高了笔尖触控精确度,帮助用户完成绘图作画等对精密度要求更高的工作。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而更丰富的输入能力,是为了承接更多样的输入场景。苹果在 WWDC 的发布会上,有几个功能让人印象深刻:

Apple 智能加持下的 Smart Script 功能,不仅能自动美化字迹,书写体验也更加流畅,甚至复制粘贴过来的文本也能自动模仿笔迹,保持笔记整体风格的统一。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其他操作诸如划线直接删除、按住文字调整位置等,都使其在手写笔记场景中给人更接近于直接使用纸笔的体验,但又解决了很多传统纸笔书写存在的弊端,比如字迹不清、涂改不便等问题,让 iPad 的笔记能力扬长避短。

新的计算器里,不仅可以立即看到答案以自己笔迹的形式呈现,还能随时为变量赋值,并直接看到结果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实时更新,将函数复杂的数学变量关系以图表等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而基于生成式 AI 大模型,如今我们可以在备忘录上画个草图,用 Apple Pencil 圈选即可用 AI 生成一幅画作;在 Apple Pencil 上轻轻一按,立即将画作自动变成动画;甚至是即便是什么都没画,让 AI 也根据周围文字的语义进行创作。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显然,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在 AI 技术的加持下,有机会让工具成为一个能够理解用户意图并提供反馈的伙伴,带来更沉浸和智能的交互。再加上 iPad 本身提供的宽敞「画布」,让用户可以更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创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创意和生产力的革新。

而这也是苹果为 iPad 找到的定位,通过 Apple 智能对 Apple Pencil 输入能力的强化,形成了一种 iPad+Pencil+AI 的输入与输出新范式。

如果说「电脑+键鼠」是为普通人准备的生产力工具,那么「iPad+Pencil+AI」就是专为创意人打造的「创造力工具」。

iPad 不会成为大号 iPhone 或者小号 Mac,而是创造力的「关键先生」

诚然,iPad 肉眼可见地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人也寄希望于苹果能够用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比如让折叠屏 iPhone 取代 iPad,或是让 macOS 取代 iPadOS。

苹果未必会真的这么做,我想一种更符合逻辑的可能性是,iPad 会把某些关键的事情做得更好。iPad 拥有强大的输出性能与创造性的输入工具,iPad+Pencil+AI 的全新 I/O 范式,让 iPad 得以在 iPhone 和 Mac 中间,成为更多创意工作中发挥价值的「关键先生」。

在 Apple 智能发布之前,iPad 就已经是不少创意人的选择。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来自建筑学专业设计师博主 @脆脆卷土归来将其使用 iPad+Pencil 的理由总结为四点:不受拘束、完美对接、简单严谨、方便讨论,她这样评价 iPad:

从设计本身出发,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当中。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博主「@脆脆卷土归来」展示她用 iPad 绘制草图及效果图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iPad 不仅可以作为电子课本,方便随时查阅资料,还可以通过 Apple Pencil 进行笔记记录和标注,这种纸笔结合的体验,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博主 @耳朵更好使 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音乐专业学生使用 iPad 学习音乐、制作音乐的全过程: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博主「@耳朵更好使」展示手写乐谱自动识别

iPad+Pencil+AI 的交互新范式,关键在于 iPad 作为输入中枢与输出终端的延展性。

Blackmagic Design 就推出了一款适配 iPad Pro 的专用调色台 DaVinci Resolve Micro Color Panel,影视后期工作者可以通过这款搭载轨迹球和控制旋钮的便携调色台,来精细调整一级调色参数。调色台还设有导航和播放控制按键,可用于快捷命令——显然,这是让 iPad Pro 这块出色屏幕充分发挥效能的有效延展。

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随着 Apple 智能的系统级能力展开,可以预见 iPad+Pencil+AI 的 I/O 新范式,将会找到更多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到更多 iPhone 和 Mac 之间的关键,并且把他们做到最好。

这是十多年前 iPad 得以成立的立命之本,也是往后十年 iPad 的生存之道。

前苹果首席营销官菲尔·席勒曾这样形容苹果理想中的 iPad:

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打造一片神奇的玻璃,就像一张「数码纸」。这张纸要尽可能轻薄,让你在创作时,不会意识到这会一款「产品」。

未来,也许 iPad 会像奇幻作品里的魔法书一样:

用 Apple Pencil 写下问题,而 iPad 会给你答案。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iPad终于走向“完全体”,苹果等了14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