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5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 科技云

5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份额第一的厂商三星、第二的华为都推出了折叠屏手机,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同质化已久的智能手机市场,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增长品类。

正如过去的可变刷新率屏幕、屏下指纹等在智能手机上的快速普及,不少人期待折叠屏手机快速平民化,变得和曾经的大屏手机一样,成为行业主流。

但5年时间过去了,折叠屏依旧是智能手机里的小众,即便它的售价降幅超过1万元 。

折叠屏还是没能普及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量1590万台,同比增长25%,只占当年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约1.4%。

而在中国市场,折叠屏的份额也不高。据IDC数据,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虽然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但也仅占中国手机市场的2.4%。

即便在高端市场,自带高价光环的折叠屏手机也算不上主流。据艾瑞咨询,2023年折叠屏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600)的份额仅为9%。

折叠屏手机的增长空间,似乎也逐渐慢下来了。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2024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770万台,预计将增长11%,在手机市场的占比微幅上升至1.5%,成长幅度仍低于市场预期。

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从2007年iPhone发布后,智能手机的外形变化基本都没有太大变化,唯一与折叠屏最接近的趋势是大屏手机的流行。

2011年,三星推出Galaxy Note,其屏幕尺寸达到了5.3英寸,是全球屏幕最大的智能手机。彼时,乔布斯坚持“3.5英寸是最符合人手使用习惯”的准则,迟迟不肯推出大屏iPhone。

但三星开启的大屏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华为、小米联想安卓厂商纷纷跟进,不断暴涨的销量也证明大屏手机更符合用户需求。

终于,2014年苹果推出了首款大屏iPhone——iPhone 6。此后,再没有主流厂商推出过屏幕小于4.5英寸的智能手机,大屏幕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行业和用户共识,并延续至今。即便是前两年被冠上“mini”之名的iPhone 13 mini的屏幕也有6.1英寸,远远大于曾经的3.5英寸。

折叠屏最大的优势,便是在常规直板手机的基础上,扩大了屏幕,那么为什么折叠屏始终没能像曾经的大屏手机一样,快速普及呢?

大折叠成本难降,小折叠变时尚品

目前折叠屏手机主要有两种类型:大折叠屏——竖向折叠屏(也叫书页式折叠屏);小折叠屏——横向折叠屏(也叫翻盖式折叠屏),它们都有各自的困境。

最早上市的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系列都是大折叠屏,相比直板手机,大折叠屏的最大优势肉眼可见——展开后能够得到一个更大的屏幕。

缺点是对折叠铰链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柔性屏幕成本高,且比直板手机多了一块大屏。据财联社,折叠屏产业链中,结构件(主要是转轴/铰链)和显示(柔性屏幕)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22%和34%,受限于这两大成本限制,大折叠屏的售价一直高居不下。

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2019年华为Mate X起售价为16999元,到了去年上市的Mate X5,起售价降低了4000元,但依然高达12999元。三星同样如此,2019年三星Galaxy Fold起售价15999元,去年的最新款为12999元。相比之下,同期上市的iPhone 15 Pro Max最高售价为13999元。

三星和华为一直是折叠屏市场最大的两家厂商,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60.4%和19.8%,合计占据全球折叠屏市场的八成份额。最大的两家厂商都售价高昂,足以看出大折叠屏离普通用户仍然非常遥远。

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大折叠屏也不是没有便宜的,例如OPPO Find N2起售价7999元,荣耀Magic V2起售价8999元,但它们的“便宜”显然也只是相对三星和华为而言。

折叠屏的铰链和屏幕究竟有多贵?据山西证券的研究报告,目前折叠屏铰链的良率水平中位数仅在50%-60%,是折叠屏组装环节的核心难点及门槛。OPPO曾表示,OPPO Find N单个铰链的成本为800元。

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相比之下,大折叠上的那块柔性屏幕更加“金贵”。根据华为公布的屏幕维修价目表,华为Mate X5的内屏屏幕组件更换费用为5199元,而和普通直板手机一样的外屏更换费用则只需999元。

售价贵,维修成本高,是挡在大折叠屏平民化面前的两座大山。

另一边,小折叠屏的价格要低得多,今年4月发布的努比亚Flip起售价仅为2999元,仅为大折叠屏的1/3-1/4。那为什么如此便宜的小折叠屏没能流行呢?

从功能性上来说,小折叠屏由于是上下翻折,因此完全没有了大折叠屏的大屏优势,唯一值得一提的功能性是折叠后更加小巧,便于携带。

因此,小折叠更像是曾经的翻盖手机,功能上与其他手机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但能彰显使用者的品味、喜好等。如今,各家厂商都默契地把小折叠作为时尚品来打造,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品牌营销,都越来越接近时尚单品,而非纯粹的电子产品。

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华为Pocket 2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也表示:“竖折产品的使用场景尚未完全发现,将潜在用户定位为’时尚年轻女性’的产品会与苹果形成直接竞争。”

2023年,中国大折叠屏的市场份额为68.1%,小折叠屏只占约三成。IDC分析认为,竖折产品除了携带方便以外,消费者依然缺乏必需的使用场景,同等价位下使用体验与直板机也有明显差距,并且产品质量还有更大提升空间。

此外,不管是大折叠还是小折叠,屏幕折痕、产品耐用性、重量等也是折叠屏手机相对直板手机的缺点。

总的来说,折叠屏手机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目前折叠屏手机售价和售后成本依旧相对较高,尚未达到消费者甜蜜点;二是折叠屏手机在功能性上并未展现出独特优势,因此在较高的售价下用户更加缺少换机动力。

折叠屏手机的命运将会如何?

事实上,如果抛开价格、售后等等因素,消费者对折叠屏的接受度并不低。

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调研显示,在中国,曾消费价格在4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中,有多达64%的人正在他们下一次的购买计划中考虑折叠屏手机,其中20%的人已经明确表示将会购买折叠型手机,另外44%的人正在同时权衡直板机和折叠机。

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安卓用户对折叠屏手机的兴趣更高,达到71%,而iOS用户的比例为58%。调查中现有折叠屏手机用户对折叠机的购买意愿更高,他们大多数都愿意继续使用这一新兴手机形态。

该调查还探讨了消费者对大折叠手机的期望。大约70%的受访者认为折叠屏手机的重量应与他们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相似或更轻。关于厚度,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折叠手机折叠时厚度不应超过10-12毫米。同时,大多数用户愿意为大折叠设备支付人民币7000元至8000元。

由此可见,至少在中国,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有着很高兴趣,折叠屏手机的潜在用户并不少。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认为,后续折叠手机市场发展取决于成本优化的速度,其中,关键零部件如UTG(柔性屏幕)、铰链可能在规格统一后大量生产,进而有效降低成本。另外,大陆系面板厂的折叠面板出货开始增加,相较韩厂更具价格优势,均有望使折叠手机成本进一步下降,品牌商得藉由降低售价,加速拉高市场渗透率。

总的来说,市场对折叠屏手机的需求并不低,但折叠屏由于自身的产品特性,为了实现“折叠屏幕”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即便5年过去,依然没能找到大规模、低成本的商用方案,因此自然难以普及。

一个好消息是,正如当年大屏手机的普及,苹果也在后知后觉探索折叠屏产品。近日,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预计苹果将在2026年推出折叠屏Macbook。不过,坏消息是,其成本可能会接近目前的Vision Pro。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全球五大手机厂商中唯一没有推出折叠屏手机的品牌,苹果如果能加入折叠屏大军,势必将给行业带来全新的增长。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5年了,折叠屏为什么还是没能普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