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中国留不住的电视制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 | 科技云

中国留不住的电视制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

贸易摩擦背景下,在关税、内外需求差异等影响下,不少电视企业将工厂挪到离消费更近的地方。从市场份额看,厂商品牌竞争力并未下滑。

电视企业已经很久不在国内大兴土木了。

今年两会前采访中,TCL创始人李东生向第一财经记者提及,国内液晶面板产量大但电视需求不足。国内外情况形成巨大反差,海外一些国家对电视的需求仍然旺盛。

贸易摩擦背景下,在关税、内外需求差异等影响下,不少电视企业将工厂挪到离消费更近的地方。这些地方包括墨西哥、印尼、印度、越南等。“国内电视产线已经非常充裕,国内头部企业预判中国市场可能发生变化,提前将很多精力投入海外市场。”咨询机构GfK中怡康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向记者表示。

制造端的外迁,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吗?

中国留不住的电视制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

去哪儿了

电视产业的全球贸易政策,是决定产能分布的核心原因之一。

家电是中国第一批市场化的机电产品,更早碰到国内增长天花板,也更早走向全球化。中国电视产业有迹可循的早期海外布点,是TCL于1999年收购香港陆氏在越南的一家彩电工厂。此后多年,国内电视工厂继续外迁。

欧盟对华电视的政策变化,曾拉动一大批企业奔赴欧洲。

欧盟于1988年和1992年分别对国内彩电发起倾销调查,1998年欧盟复审后曾对我国输欧彩电统一征收44.6%的反倾销税。中国电视厂商曾与欧盟谈判并争取到7家中国彩电企业每年40万台出口额度,但政策反复,2006年欧盟对7家中国彩电出口商恢复征收反倾销税。

2005年,长虹决定斥资3000万欧元在捷克建厂,生产平板电视机。2004年,TCL并购Thomson后,接收了后者的波兰工厂。TCL曾计算过,电视从国内直接出口欧洲关税更高,而在当地建厂,招募当地工人并为当地提供税收,可享受关税减免并带动国内零部件出口。

此外,经由中欧,国内电视厂将产品输入其他欧洲国家,运输时间也有一定优势。波兰与一些欧洲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从TCL的波兰工厂发货,到达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时间为1~4天。海信在捷克皮尔森市也有工厂,覆盖了东西欧市场。

2015年前后又迎来一波出海热,外迁动力同样是税收。

2015年,创维宣布斥资2500万美元收购东芝在印尼的彩电和洗衣机业务,就此拥有了首个自己经营的海外工厂,此后东南亚销售的电视在此工厂生产。在当地设厂可以享受东盟内部关税优惠政策。

墨西哥也是一个热门目的地。2014年,TCL多媒体斥资约1.2亿港元收购三洋墨西哥彩电工厂的相关资产。海信2015年也决定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据“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彩电出口到美国零关税,从中国出口则需征收11.4%关税。

“如果没有关税原因,电视厂宁愿在惠州等国内基地生产,这样成本效率最高。但他们肯定算过账,决定墨西哥生产。”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视听产品分会秘书长陆勇告诉记者。

2018年前后的中美贸易摩擦,极大扰动了电视产业链条。

美国和中国是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是全球最重要的经贸关系。在贸易摩擦之前,中国企业已经在墨西哥布点,在这之后,它们夯实了在墨西哥的产业生态。

“以TCL为例,十几年前就在墨西哥建厂。当贸易摩擦发生,提前布局的行为、对未来走势的预判,都能缓解所受压力。” 彭显东告诉记者。

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后,TCL增加了在美墨边境厂区的产线。TCL墨西哥工厂新建了模组车间和SMT线体,2020年年产能达彩电350万台和整机模组320万块。该公司从深圳发出的大货物料到达墨西哥边境城市蒂华纳MOKA工厂的时间在21-30天,当地配套物料供应在一个小时车程内。TCL在墨西哥还有MASA工厂,位于边境城市华雷斯,面向美国消费者大屏需求,目前两个工厂都在生产大屏电视。TCL在越南也新建了基地,2020年日产增至1.68万台历史高点,工厂也供应美国。

海信接手墨西哥工厂当年整机生产160万台,2021年年产量增至850万台。海信2017年还开通从青岛到恩森那达港的航线,无法在墨西哥生产的部件,14天可从青岛到达墨西哥。

随着电视企业在墨西哥产能扩增,目前该国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电视进口来源地。

中国企业海外建厂近年还在继续。

2022年海信兴建的印尼雅加达彩电生产基地PT.GAS工厂投产,年产能近60万台,面向印尼本土化生产和经营需求。同年,TCL华星印度工厂首批产品出货三星,该厂面向印度市场,规划5条大尺寸面板,对应每年800万片TV显示模组。记者还从TCL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墨西哥MASA工厂今年计划线体改造一期200万产能,目前主要生产55和65英寸以上大屏智能电视,计划未来主力机型75~85英寸,同时覆盖98英寸。

除了TCL和海信多有建厂动作,记者从创维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创维电视目前在海外还有印度、印尼和南非工厂,旗下美兹在德国纽伦堡也有工厂。

中国留不住的电视制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

本土为何留不住

产能转移至海外的同时,为何不在国内新建产能了?

陆勇告诉记者,2016年后全球电视整体出货量在2亿~2.2亿台,从目前的趋势看,没有太大增长空间。中国在2011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最大彩电消费国,但2019年又被美国超越。国内销量较疲弱,也是电视厂商到海外大量布局的背景。

“3亿人口的美国一年卖4000多万台电视机,14亿人口的中国一年卖了不到4000万台电视机。5年前中国电视机销量5000多万台,去年3700万台,同期北美出货量从4200万台增至4700万台。”李东生对国内电视消费需求走弱更有切实的感受。

据奥维睿沃数据,2023年全球TV出货量下降13.5%,其中拉美、北美等地有所增长,下降的市场包括欧洲、日本、中东非和中国,其中中国出货量下降幅度最大,达11.5%。

国内存量市场中,不再兴建电视产能是自然的结果。

“从企业战略等方面看,国内追加投资都需要谨慎考虑,基于全球战略布局会更好。”彭显东告诉记者。全球电视年度销售规模高峰是2.4亿~2.5亿台,现在大约2.2亿台,中国出口数据基本占一半,占比已经比较大了。

长期来看,李东生还是认为产业链及经营体系全球化更有空间。“坚定推进全球化布局,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打造全球产业生态,同时加快构建全球化经营体系,推动海外本土化经营。”李东生告诉记者,这是TCL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点之一。

电视企业产能外移,并非独立于中国本土。

面板在电视成本中占比大约50%,陆勇认为,资金密集型的面板产业不太可能转移出去,电视CKD(全散装)组件基本也是从国内出口到海外工厂,电视用的芯片则主要以中国台湾生产的为主。

“整机生产在海外其他区域,但TCL、京东方、慧科、中电液晶面板产能依然在国内。” 彭显东表示,尤其是对精密度要求高的部件,价值链配套仍在国内完成,包括芯片、支架、挂墙结构件对国内依存度仍非常高。海外地区未来寻求在当地建设完整产业链是有可能的,但这有一个过程,本地建设完整产业链对工人、管理人才能力等有要求,如印度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仍旧缺乏,若当地建设面板厂,从其他地方找骨干过去,成本不低。

对电视厂商而言,除了顺势而为选择建厂地点,陆勇认为,电视厂商未来的国际化还需要继续推动,这包括在当地设立研究机构,适配当地需求,并形成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沉淀下去”。

中国生产的电视机占全球市场份额57%,背后是中国液晶显示屏占全球70%。液晶产能近年逐渐转移至国内,韩厂三星、LG则在OLED技术发力,国内厂商仍在追赶韩厂。“未来国内厂商还是要加码OLED,缩短差距。”陆勇称。

中国留不住的电视制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

中国品牌竞争力减弱了吗

电视产能转移,一些国家的电视进口结构发生了改变。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美国、印度、越南的出口规模合计1635.2万台,同比有所增长,但距2018年高点3584.6万台仍有巨大差距,其背后有印度“自力更生”计划、限制彩电整机进口以及美国供应链脱钩和加征关税的影响。其中,去年美国59.4%的电视机来自墨西哥,19.5%来自中国大陆,2018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40%和55%。美国从中国大陆进口电视的比重自2019年起逐年下滑,自墨西哥、越南进口比重增加,国内电视组装产能外溢对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

但对厂商而言,全球化布局继续演进,从市场份额看,品牌竞争力并未下滑。

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去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第二,同比增长6.4%。TCL在美国市场份额仅次于三星。奥维睿沃数据则显示,2023三星全球出货量3640万台,比上一年减少310万台,海信、TCL出货2590万台、2550万台,分列全球出货量第二和第三,出货量同比增长了5.9%和9.6%。

对比2018年的全球TV出货排名,主要品牌座次变化更加明显。

2018年出货量前五分别是三星、LG、TCL、海信和索尼,包括两个韩国品牌、两个中国品牌和一个日本品牌;2023年LG排名掉到第四,索尼掉到第七,小米则成为第五名,三个中国品牌挤进前五。飞利浦及AOC、夏普等知名老品牌出货也超400万,但位次居后。

彭显东告诉记者,贸易摩擦给厂商造成了一些困难,但总体来看国内电视企业的竞争力近几年还是提升的,提前的全球化布局是影响因素之一。

建厂之外,陆勇告诉记者,TCL还与美国当地流媒体以及沃尔玛等卖场合作,TCL与三星的相似点在于做全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链垂直整合。海信则有自己的路径,没有重资产投上游面板,国际化方面则成为欧洲杯等体育盛会赞助商。

此前,海信还通过海外并购纳入东芝电视等多个品牌,为进入日本等海外市场铺路。据去年上半年据GfK数据,日本市场海信系电视出货量占33.2%,其中东芝零售量份额24%。

两家电视企业都已把海外作为重点。海信集团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1%增至2023年的42.6%。李东生告诉记者,过去几年TCL海外营收增长一直高于国内营收增长,这个趋势未来还会持续。

中国电视品牌还在谋划向中高端冲击。

记者从TCL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在美国市场销量增长到一定规模后,后续将往更大尺寸和中高端市场拓展,即“Bigger,Better”,相关指标已纳入北美团队KPI。“例如原来以55、43、32英寸为主,转成以55、65、75英寸为主,以往多数是低端机,后续往中高端发展,卖MiniLED、QLED。”该负责人表示,在美国6家渠道互相制衡的市场里,每一个渠道可能都相当于几个国家的销量,很难把所有渠道都玩转,如果不能玩转,又要错开型号、类别,最好的方式还是从低质量、低均价往高均价、高毛利转型。

TCL实业北美营销本部总经理张文海则告诉记者,TCL的目标是做北美电子类产品首选品牌,所以不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会做本地运营团队搭建、建立渠道战略合作关系,做本土化品牌运营等。品牌营销则瞄准NFL职业橄榄球联盟,去年TCL成为NFL官方合作伙伴。

早期推动产业外移,占领一定海外市场规模后,中国电视品牌已转向本土运营和产品策略层面寻求增长。

如今将海外作为重要市场的电视厂商,需要改变打价格战的做法。现在最大的问题并非市场份额、市场规模,而在于增加品牌价值,这将体现在利润率上。

“两年前我测试算过,电视行业利润率普遍不超1%,达到2%已是很好的水平,虽然现在中国彩电数量上全球占比高,但按照另一种以销售额、利润率为重要标准的测算方法,三星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三星和LG基本放弃了低端产品,现在我们也到了提高质量、技术水平的时候。”陆勇表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中国留不住的电视制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