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华为芯片之父原海思总裁徐文伟在朋友圈宣布,正式退休! | 科技云

华为芯片之父原海思总裁徐文伟在朋友圈宣布,正式退休!

近日,华为芯片的奠基人、原海思总裁徐文伟在朋友圈宣布,正式退休!

这个为华为默默操劳了33年的*代创业元老,直到退休时都鲜为人知。但他,却是一直陪在任正非身边的人。

2020年,华为身陷险境。

任正非不顾年迈之躯,马不停蹄,走访了上海交大、复旦、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国知名院校。

陪在他左右的,一个是海思总裁何庭波,另一个就是徐文伟。

1、华为芯片奠基人

在华为历史上,芯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方面,它是早期华为崛起的关键。另一方面,它也在后来,给华为带来前所未有,甚至生死存亡的考验。

这些考验,让何庭波这个多年隐身幕后的海思女总裁,一夜爆红。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何庭波背后,还有一个资历更深的芯片拓荒者,他就是华为芯片奠基人徐文伟。

作为华为代创业者,徐文伟不但主持开发了华为代局用程控交换机、颗芯片、套GSM系统……还是华为研发部资格最老的领导。

华为芯片事业的开端,就是徐文伟建立的器件室。

华为早期的几款交换机,从HJD48实现自研到C&C08大获成功,背后都离不开徐文伟和器件室的贡献。

以器件室为基础,华为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最后演变为海思半导体

期间,徐文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从芯片中心主任、预研部总裁、中研院副总,再到海思创始总裁。

今天,海思俨然已是华为*的底气和杀手锏,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徐文伟领衔的芯片事业。

除了是华为芯片的奠基人,徐文伟也是华为很多业务的早期开拓者。

2005年,华为海外市场受阻。

当时还兼任海思总裁的徐文伟,被任正非派到欧洲去当总裁。

技术出身的他,通过分布式基站等创新产品,成功赢得欧洲运营商支持,一举打开了海外市场。

2011年,从外归来的徐文伟,继续被委以重任,开拓华为全新的业务——企业业务。

八年后,当华为被制裁,手机等终端业务急剧收缩,传统运营商业务又遭遇瓶颈时,这项由徐文伟开创的新业务,在关键时刻,帮华为稳住了营收。

2018年,当华为挺进到技术无人区,成立了华为战略研究院,久经沙场,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徐文伟,再次领命,担任首任院长。

这也是这个华为老兵,最后一次接过战旗。而徐文伟也不辱使命,在自己事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替华为探明未来九大技术挑战与方向。

2024年3月,61岁的徐文伟宣布退休。

这位低调的华为元老,从1991年加盟到2024年挂靴,33年间,为华为乃至中国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也因此,被授予华为最高技术称号——华为Fellow,并两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名单。

然而,他与华为的结缘,竟来自任正非的一次忽悠。

2、“把他扔到大海里!”

1990年,27岁的徐文伟,入职大名鼎鼎的港资企业亿利达。东南大学自控系毕业的他,因为出色的硬件设计能力,被隔壁的任正非看中。

彼时的华为,刚结束代理生涯,准备自研交换机,急需一名硬件开发人员。

但任正非当时穷得连根像样的皮带都买不起,自然不可能许以重金,只能各种花式忽悠,画大饼。

年轻的徐文伟,被美好的愿景打动,决定加入。

堂堂外资企业,竟被一家不知名小厂挖角,亿利达的老板深感受辱,使了点小手段,把徐文伟送进了派出所。

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打消大徐的念头。

1991年,徐文伟正式加入华为,被分在郑宝用手下,为华为*台用户交换机HJD48开发芯片。

而他,也果然不负众望,加入华为不久,就建立了器件室。

按照流程,徐文伟首先设计自己的电路,成熟后,再委托一家拥有EDA能力的香港公司设计成ASIC芯片,拿到德州仪器去流片和生产。

这个过程代价不菲,光是一次流片,就要几万美元。

当时的华为,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好在天佑华为,1991年,华为*颗芯片SD502,一次流片成功。

这是华为芯片事业的起点。

搭载自研芯片的用户交换机HJD48,后来销售额破亿元,让华为有了活下去的底气。

手中开始有粮的任正非,此后瞄准了更大的电信市场,开发新的局用交换机JK1000,并任命徐文伟担任项目经理。

但这一次,却不太顺利。

为了开发JK1000,徐文伟一口气订购了50台设备,结果开发完,才发现不合适,前后损失了100多万元。

气得任正非牙痒痒:

“如果要把这些设备都扔进大海,那么徐文伟也必须被扔进大海,只不过我们马上就把他拉回来,让他呛几口海水后,还可以继续重用。”

更要命的是,JK1000采用模拟空分技术,在当时已经是一项落后技术。

在西方通信巨头的推动下,更为先进的数字交换机已经很普及,导致JK1000刚上市即落后。

为了摆脱窘境,任正非决定豪赌一把,开发下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

此时的华为,已是困兽之斗,旧项目没利润,新项目又要投入几百万。逼急了的任正非不得不去借高利贷。

即便如此,他依旧听从了徐文伟的建议,咬着牙,花大价钱从西方买来EDA系统。

强压之下,任正非站在六楼办公室的窗边,说出了那句著名的狠话:“新产品研发不成功,你们可以换个工作,我只能从这里跳下去了!”

徐文伟没有辜负任老板的期望,他和自己的核心骨干、从无锡华晶跳槽来的李征,最终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华为*颗自己使用EDA设计的芯片SD509。

搭载这颗芯片的华为*代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最终在市场大卖,开启了华为的光辉岁月。

此后,徐文伟继续在芯片领域默默耕耘。在他带领下,仅仅几年时间,华为芯片设计工程师队伍就壮大到300多人,先后开发出数十种芯片。

2004年,华为在原有芯片业务基础上,组建了海思半导体,徐文伟担任创始总裁。

但仅仅一年后,作为华为芯片奠基人的他,就被调任欧洲区总裁,再然后,回国先后担任企业业务总裁、战略营销总裁等职位。

不过,离开技术一线的徐文伟,仍然时刻关心着华为芯片事业的成长,并在发展3G手机芯片等关键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无人区,为华为找方向

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也让徐文伟为华为在技术之外贡献了更多。

技术出身的徐文伟敢闯新路,长期的研发经历,加上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经历,让他成为华为内部少有的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人才。

这种丰富的阅历,以及敢闯敢干的精神,最终让任正非在关键时刻,对他委以重任。

2016年的华为,经过近30年发展,在很多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再往前走,已经没有领路人。

在当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表示: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我们前进在迷航中,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与此同时,华为现有的水平,还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理论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突破香农定理,突破摩尔定律的极限,华为就必须大胆突入无人区。

基于这个判断,华为在2018年底,成立了战略研究院,任正非钦点老将徐文伟担任首任院长。

至于研究院的任务,徐文伟表示:

“战略研究院最重要的是看未来,担负起华为在未来5-10年技术领域的清晰路标。面向未来,确保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机会。”

简单说,就是替华为寻找未来的方向。

成立战略研究院,只是华为突入无人区的战略布局之一。

除此之外,这些年来,华为还在全球网罗了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名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其他基础研究的科学家。

同时,还与全球几百所大学展开了合作。

这些举措,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都*前瞻性。战略研究院刚成立一年后,美国就对华为发起一轮又一轮制裁。

被雪藏了十几年的海思备胎计划,一夜转正。

危急时刻,任正非不顾年迈之躯,马不停蹄,走访了上海交大、复旦、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国知名院校。

陪同在他左右的,一个是海思现任总裁何庭波,另一个就是海思创始总裁徐文伟。

“尽管遭受到美国打压,但目前华为员工非常振奋,越到危险的时候,华为员工的凝聚力越强。”

面对美国打压,数十年的研发创新,是华为*的底气。

但打破美国人的封锁,不是目的,战略研究院最终的目标是,是寻找未来的方向。

在担任战略研究院院长的几年间,徐文伟一方面与全国各大高校加强合作,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未来智能世界面临的九大挑战与方向。

这其中,就包括5.5G、超级算力、突破冯诺依曼限制的新型存储等等。

4、为了事业,甘做千年老二

直到2024年3月退休前,徐文伟依旧躬行不辍。

他入职华为33年,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但跟华为其他元老级人物相比,却令外界相对陌生。

在华为的历史上,很多关键人物都留下了个性鲜明的事迹。

比如,任正非形容华为早期技术骨干、二号首长郑宝用,一个人能顶10000个。

人称“小徐”的徐直军,敢当着证监会主席的面,开任正非的玩笑:“老板懂什么管理,我们的变革IPD,他就知道那三个英文字母。”

至于天才少年李一男,以及后来的余承东,那更是叱诧风云的人物。

相比小徐,以及余大嘴等人,徐文伟要安静得多。这一方面跟他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芯片研发这项事业决定的。

在华为内部,徐文伟以温文尔雅、性格好著称,无论外界变幻,以及内部人事更迭,他都能安静地泰然处之,醉心于自己的岗位,默默耕耘与进取。

也正是扎扎实实搞研究的作风,让他一路向前。

对于通信以及芯片行业来讲,这种耕耘精神尤其重要。任正非曾一再强调:

板凳要坐十年冷,要几十年朝着一个城墙口冲锋,不要靠机会主义。

华为要做傻傻的乌龟,不做聪明的兔子,像阿甘一样,那么单纯和专注。

作为华为芯片的奠基人,徐文伟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种乌龟精神。

20多年前,邮电部的一位处长访问华为。当时,深交所成立没多久,华为公司的楼下,挤满了排队买股票的人,熙熙攘攘,锣鼓喧天。

而就在他们楼上,像徐文伟一样的年轻人,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搞电路。

这位处长由此感慨道:“华为这样的企业不能成功,天理难容!”

此后的华为果然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史上最耀眼的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科技讯-华为芯片之父原海思总裁徐文伟在朋友圈宣布,正式退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