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2.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 科技云

2.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吊足“果粉”胃口的苹果混合现实(MR)头显Vision Pro 终于来了,背后沉寂许久的果链企业也再次回到了聚光灯之下。

在“Apple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151家在中国生产”——在不久前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苹果公司展台上,这是一条最醒目的标语。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以苹果为代表的跨国企业,既受益于中国供应链,也推动了中国供应链的蓬勃发展。背后的供应链企业自从“傍上”苹果后,股价与业绩齐飞,在A股备受追捧。

但近年来,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遇冷,和苹果之间相互成就的果链企业也“一损俱损”。

2021年以来,果链几大巨头——立讯精密(002475.SZ)、蓝思科技(300433.SZ)、歌尔股份(002241.SZ)、领益智造(002600.SZ)的最新市值距最高点缩水54%至73%不等,49家苹果概念股总市值缩水超8000亿元,且无改善的迹象,许多果链企业还出现明显的净利润下滑。

以蓝思科技为例,自2012年起,苹果就是蓝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户,多年来随着苹果手机的爆销,蓝思科技的营收和市值也一路水涨船高。

2015年3月18日,蓝思科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上市9年来,蓝思科技股价一度高达40.75元/股,市值突破2030亿;而截至今年2月21日,股价为11.57元/股,其总市值只有576.56亿。

.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近日,备受瞩目的苹果Vision Pro在美国太平洋时间1月19日5点开始接受预订,2月2日正式发售。参与制造的蓝思科技股价应声上涨,当日股价最高达到11.93元/股。

然而在苹果“吃肉”供应链“喝汤”的合作模式下,不止蓝思科技,大家无一例外依旧焦虑。

01

果链企业能否“狂欢”的隐忧

“iPhone将人们引入移动时代,VisionPro将标志着空间计算的时代到来。”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Vision Pro发布会上强调了其重要意义。

作为库克十分看重的最新品类,起售价高达3499美元的苹果Vision Pro距离正式发售的节点也越来越近。

库克早就开始调动各方人马为Vision Pro发售备战。为了打好这一战,苹果正从硬件生态联动、丰富软件应用以及确保供应链三方面提供保驾护航。

据多家消费电子供应链公司的人士透露,苹果新一代MR产品Vision Pro的首批备货40万左右,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100万台,第三年达到1000万台。

.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从数据来说,苹果的这个备货计划对于整个“果链”的所有企业而言,无疑都是一个特大的利好消息。

2023年以来受消费者预期、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行业下滑趋势并未得到彻底扭转。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电子代工龙头企业如蓝思科技等也都遭遇了重创,业绩、股价全面下调,持续暴跌三年,营收、利润双降,患有“果链依赖症”的企业更是哀鸿遍野,陷入亏损局面。

站在产业层面来说,围绕苹果的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界,更希望能够从苹果的新产品中,发现消费电子新周期开启的信号,进而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蓄力。

产业链消息显示,与中国供应链在苹果iPhone 15产品占比较低不同,中国供应链在苹果VisionPro的占比高达60%。

因此,国内不少“果链”企业已经开始“认领”Vision Pro制造商身份。

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在MR头显领域,公司与多家大客户都在协同开展相关外观、结构、光学部件的研发生产,公司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得到深度应用。据公开信息显示,Vision Pro的部件中,包括前盖玻璃、摄像头镜片、透镜膜等正是由蓝思科技供应。

但从2016的“VR元年”以来,这个行业就在“风口”和“寒冬”的两极中周而复始。

干了那么多年的Pico“收缩过冬”;谷歌微软三星等科技巨头,在VR领域进进出出;Meta的很多AR/VR投资也被离职员工吐槽是“乱花钱”……

虽然万众期盼的苹果提出一个新概念——混合现实,押注“空间计算”。但实际上,苹果仍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为苹果不仅仅是想要推出一个新产品,更希望打造一个新的终端标杆,开启一个引领性的消费电子新时代。

.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苹果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地位一时难以撼动,但Vision Pro的创新不是颠覆性的,只不过是以更成熟的产品化、工程化优势,形态和Oculus Quest类似,“徒手互动”背后的手势识别技术也曾在部分主流头显设备上试水。

对于消费者和从业者而言,不能高估苹果Vision Pro所带来的技术革命;而对于蓝思科技这样产业链端企业来说,显然,也不能低估苹果Vision Pro失败的可能性。

02

果链巨头的踌躇时刻:

逃离还是更坚定绑定苹果?

作为果链企业中的重要企业,蓝思科技也有“苹果依赖症”。

这一点从创始人的发家经历就能看出:从一个从打工妹到中国女首富,周群飞的故事堪称逆袭。

早年,中学辍学在主营手表玻璃的澳亚光学玻璃制品厂打工,后与家人开启了手表玻璃行业的创业之路,机缘巧合之下,周群飞接下了TCL手机订单,然后业务版图逐渐扩大,打入摩托罗拉供应商体系,再到位初代iPhone供货,与苹果搭上了线。

成为“果链”的一员后,蓝思科技走上了狂飙之路。

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触控功能玻璃面板生产商,占据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2015年,创业板上市,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周群飞一举成为当年的中国女首富,蓝思科技此时从苹果供应商的幕后走到了台前,站在了聚光灯下。

随着与苹果合作的加深,蓝思科技与苹果的“捆绑”也越来越紧。

2017年至2020年,苹果订单在蓝思科技营收占比维持在50%左右,到2021年这一比例达到66%,2022年更是超过70%。

.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在外界看来,成为与苹果深度捆绑的一员,也意味着越来越被动的姿态,以及“更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隐患。

但这一颇具上帝视角的论断,既低估了其对大客户的依赖,也忽略果链的复杂性。

以另一家果链企业——立讯精密为例,为了更好的服务好苹果,上市以来,立讯精密接连收购了昆山联涛电子、苏州美特、江苏玮创、昆山玮新和高伟电子等企业,切入了苹果iPad连接线供应链、苹果声学器件领域、苹果手机的组装业务和摄像头模组业务等。

这点上,蓝思科技也如出一辙。

近年来,蓝思科技在深耕手机盖板玻璃业务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金属、蓝宝石等多种材料的外观件、结构件,并积极布局下游的组装业务。

其中,2020年,蓝思科技耗资94亿收购了智能手机金属机壳厂商可胜科技与可利科技,由此获得了金属结构件供应能力。这两家公司主要为苹果产品代工的金属中框业务,也就是为iPhone、MacBook等产品做金属外壳等。

.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现在来看,“逃离苹果”,或者说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成为了外界评判果链企业未来成长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事实上,没有人比果链企业更了解自身隐忧所在——价值感低、议价权缺失、受制于产品或政策变化、业绩增长缺乏支撑力。

这极其考验一家公司的远见和魄力。

所以在未有明确方向之前,宁可与苹果绑的更深,也不会迈出冒险的一步,哪怕是一小步。这也几乎是所有果链企业身上的通病。

03

新能源车和光伏有可能是果链的解药吗?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或为了摆脱苹果,又或是寻找下一个苹果,“果链”巨头们近年来也纷纷开启了多元化的转型。

和苹果绑定最深的立讯精密,早年间就在汽车领域布局业务,在2021年明确提出了“三个五年”的战略,最终目标是在第三个五年内成为全球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

歌尔股份从2012年开始布局VR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业务,先后成为索尼旗下PSVR、Meta旗下Oculus和字节旗下Pico的重要供应商;

前果链企业欧菲光进军新能源汽车影像模组领域,领益智造则在电子及通讯业务外选择发力汽车和光伏赛道,2021年以来先后投资数十亿元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个项目。

蓝思科技也不例外,但显然走的更远一些。

早在2015年,蓝思科技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年底,蓝思科技智能汽车组件与电子信息综合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临港以汽车电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同时,蓝思科技位于黄花园区的车载募投项目也在2022年底建设完成。

蓝思科技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主要有车载触控显示面板、新型B柱、新型汽车玻璃、充电桩等。

.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与此同时,2021年11月,蓝思科技斥资10亿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湖南蓝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玻璃产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光伏发电项目等业务。去年4月又成立了湖南蓝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光伏电池

客观而言,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光伏,两者都是充满前景的赛道。

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智能电动汽车方面积累了先发优势,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用户体验,中国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对于海外的豪华品牌已经形成了超越,这种领先优势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也越发明显。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高原、沙漠甚至是海上,都能看到光伏电池板的身影。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让中国的光伏产品走向了更大的市场。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背后,汽车玻璃和光伏玻璃都有可能为蓝思科技打开新的成长空间。但要说是蓝思科技摆脱“苹果依赖症”的解药,那可能还为时过早。

就比如光伏玻璃的门槛极高,为了保证高透光率,玻璃含铁量要低于0.015%,普通玻璃的这一数值通常在0.2%以上,同时,光伏玻璃还要耐腐蚀、耐高温、抗辐射,光伏玻璃的制作难度可想而知。

.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也正是因为如此,信义光能和福莱特这两个光伏玻璃龙头,凭借着技术壁垒(接近80%的良率)和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30%左右的毛利率),携手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果链企业背后有一个“链主”——苹果,它在带着、推动着整个供应链往前跑。但换道之后的新能源车和光伏领域早已经巨头林立,更是不乏创新力十足的供应链代工企业。

在一个行业的上游“躺赢”久了蓝思科技能否实现突破,其实难度不小。

立讯精密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来春曾给企业未来做了一个定义——立志做一个“摆渡人”,而不是“淘金人”。在她看来,淘金人的收成很大部分取决于运气,而摆渡人的收成完全取决于自己有多勤奋。

但在一号公司看来,果链企业恰恰是要跳脱出做勤奋的“摆渡人”的思想桎梏,争做有远见能找到金子的“淘金者”,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2.5万元的苹果VR能否让蓝思科技“渡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