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 科技云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提个小问题:你玩手机的姿势是什么?

办公室摸鱼时低头刷微博,避免被发现?睡前关灯蜷缩在被窝里看视频,黑眼圈被屏幕的光照亮?还是靠着老板椅,将手臂微微抬高?

自从我打开苹果的「屏幕距离」功能,就发现自己不会拿手机了。

比用户还关心眼睛的 iPhone,请不要再「烦人」了

iPhone 或 iPad 与眼睛的建议距离为 30 厘米。

打开「设置」的「屏幕使用时间」,你就能找到并打开「屏幕距离」,接下来它将像纪律委员一般,观察你有没有遵守规则。

当我在小红书刷到对「屏幕距离」的吐槽,感觉找到了同道中人。

不管手机横着还是竖着,「屏幕距离」的提醒主打一个出其不意,突然占满了全屏,非要我把手机放在警戒线外。

这个距离对眼睛好,但对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好,我把手臂伸直,同时不自觉地抬高,姿势更像是在自拍,在地铁等公共场合可能被误解年纪轻轻就老花眼。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 示意图.

比悲伤更悲伤的是,我玩手机的惯用姿势被影响,不仅手举着酸,对近视眼也不友好,20 厘米开外就不识字了,更别想躺着玩了,坐在工位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在摸鱼。

「屏幕距离」的提醒是自动的,但让它消停是手动的。当距离到位,「继续」按钮亮起,按下才能继续愉快地玩耍。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屏幕距离」功能打开不过 1 小时,我被 iPhone 说了 20 多次。

不仅如此,当提醒占满全屏,虽然什么也干不了,但该进行的功能还在进行,比如视频继续播放。

网友们也有类似遭遇——玩王者荣耀被打断,回来已经被送回城,发微信语音时弹出提醒,把没说完的话发出去了。

反过来想想,平时使用手机的习惯多么不健康,都快钻进屏幕里了,屏幕距离让我对过去放浪形骸的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

如果你打开了「屏幕距离」,但把手机凑到脸上都没被提醒,可能需要检查下手机支不支持面容 ID 和 iOS 17,要不然就是你使用手机的习惯太健康了,需要反思的另有其人。

不过,Business Insider 采访的一位眼科专家提醒,「屏幕距离」有总比没有好,但可能只是把问题简单化,带来虚假的安全感。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限制屏幕时间,享受户外和自然光,如果盯着手机几个小时,无论离脸 5 厘米还是 45 厘米,眼睛都会疲劳。

我们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可在玩手机上头的时候,什么都抛在了脑后。

小红书有关「屏幕距离」的帖子里,有的夸这是个宝藏功能,苹果真的有心了。

但我刷到更多的、热度更高的内容,却是教别人怎么关掉这个功能的,评论区一片祥和友好的气氛——「谢谢你我的大恩人,还我躺着玩手机自由」。

更健康地玩手机,可能是个矛盾的愿望

其实,「屏幕距离」不是一项新功能,2023 年 9 月在 iOS 17 和 iPadOS 17 推出,加入了「屏幕使用时间」的大家族。

「屏幕使用时间」更是能追溯到 2018 年的 WWDC,当年 9 月在 iOS 12 推出,让每个网瘾少男少女无所遁形,列出总体的屏幕使用时间、在某类和每个 app 花费的时间、拿起手机的次数、收到的通知数量……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如果数字骇人听闻,可以通过「使用限制」功能亡羊补牢,包括设定时间远离屏幕的「停用时间」、为 app 设置时间限额的「app 限额」、为少数必要 app 开白名单的「始终允许」……

「家人共享」模式下,「屏幕使用时间」很适合管理 13 岁及以下的小朋友,但成熟的大人是自己管理自己,这就导致了道德和享乐两难的情况。

第一次到达时间限额,可以直接选择再使用一段时间,哪怕又到达了时间限额,输入屏幕使用时间密码,还是可以延长时间甚至全天使用的。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就连库克也在有了「屏幕使用时间」后发现,自己用手机太多了——「我认为我相当自律。我错了…… 当我开始获取数据时,我发现花费的时间比应有的多得多」。他做出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关闭 app 的通知。

我和库克想法一样,但我的解决办法是至今也不想看屏幕使用时间的报告。徒增焦虑的数字,不如眼不见为净。

然而,一家科技公司,为什么要在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告诉用户可以少用他们的设备?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库克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苹果从来没有把「使用」作为一个关键参数,也不希望人们在设备上花费大量时间,更希望用户对设备满意、被设备赋能。

长时间使用手机,不是苹果的商业模式。

就算只是对媒体说套话,和 Google、Meta 等其他科技巨头比较,苹果的收入更依赖硬件、服务,而不是广告和用户跟踪,用户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讲,确实没这么重要。

也是因为这样,苹果也能将「隐私保护」作为卖点。2021 年 4 月,苹果开始实行新的隐私设置——「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ATT),应用程序在跟踪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广告之前,必须获得许可。当年 11 月,Facebook 等四家公司损失了约 98.5 亿美元的收入。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智能手机成瘾已经陈词滥调的年代,数字健康和个人隐私,是同病相怜的复古话题,显得陈旧且无聊。

在便捷、效率、娱乐之前,它们似乎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牺牲」,没必要上纲上线,没必要在道德制高点说没用的废话。

但其实,对个人隐私和数字健康的保护也可以具象化,被原本漠然的用户感知,甚至隐隐地包装为产品的软竞争力、操作系统的附加值。

只是,用户往往是被动接受结果的一方,科技巨头不免有又当裁判又当选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嫌疑,给人「得救之道就在其中」的幻觉——担心沉迷于智能手机?想和它建立当断则断的健康关系?想更好地管理时间?那么智能手机同样可以帮助你!

谁都知道,保护眼睛的最有效方法是少玩手机,不要躺着玩手机,不要黑灯瞎火玩手机,不要把脸贴在手机,最好玩 20 分钟就暂停和休息。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除了直接放下手机诸事皆空立地成佛,更健康地使用手机这件事,也是可以用手机设置提醒的。「屏幕距离」鞭策你,番茄时钟 app 们鼓励你。

但和手机若即若离、难舍难分的人类,还想钻研些「旁门左道」,比如减少屏幕对眼睛的刺激,适当调整亮度,降低白点值,打开夜间模式,但这只能解一时之困,屏幕还是那块屏幕,代替不了少玩手机的终极大法。

哪怕是达成少玩手机的目的,我们也更喜欢从手机下手,而不是找自己的问题。像我的同事刘编辑,之前打开了 iPhone 色彩滤镜的灰度功能,将屏幕改成黑白灰。

当然这不是「墨水屏」,光线总量没减少,依然伤眼,只是消除了色彩,降低了使用手机的世俗欲望。然而没多久,他就切回了彩色,因为看不清楚图片的感觉很不好。

去年 6 月,苹果在官方新闻稿里写道,「屏幕距离」是为了缓解视力疲劳、降低儿童近视风险,「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健康之旅」。

但管不住我们这该死的手,还怎么和屏幕保持距离?

远离屏幕,某种程度上成了自欺欺人的表演艺术。管住手的功能多吗,多的。靠自觉吗,是的。自律能力够强的根本用不着,无法自控的也无法轻易回头是岸。

「反 iPhone」式的交互,维持数字生活的底线

在推出「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后,库克曾表示,设备本身不会让人上瘾,令人上瘾的是你在上面所做的事情。

这话颇有技术中立的味道,但智能手机和交互技术都应该承担责任。2007 年 iPhone 的全触屏界面改变了手机交互,2006 年为网页设计的「无限向下滚动」取代了「左右点击翻页」,当这种逻辑被沿用到了短视频,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Hooked》一书中分析了,互联网产品为何让人上瘾。简单来说,产品需要在某个方面解决用户的问题,挠到用户的痒处,并用四个步骤——触发、行动、奖励和投资——把人给钩住(Hook)。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比如,我们被某条通知触发,做出查看社交媒体的行动,获得精神的满足,然后使用越多,时间越长,越可能形成习惯。手机上有太多这样的产品,本身是一个大型「Hook」中心。

不过,在「万恶」的智能手机和自罚三杯的「屏幕使用时间」之外,苹果也提供了不少「反交互」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愿意为其生态买单,这是它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苹果前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也谈到过智能手机的屏幕成瘾问题,然后他暗示,另一种苹果产品可以作为解决方案——Apple Watch。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2014 年面世的 Apple Watch,产品路线是在摸索中不断成熟的。回到起点,《连线》杂志 2015 年的报道透露,对于 Apple Watch 存在的理由,内部其实摇摆了很久,最终他们找到了答案:你的手机正在毁掉你的生活。

他们希望,手表不像手机那么有「侵入性」,不会也不能让人埋头几个小时,过滤掉所有废话,只提供真正重要的信息。

如今 Apple Watch 有了更多的功能,这个出发点仍然被保留了下来,和智能手机隐隐相抗。

我的同事方编辑,购买了支持蜂窝网络的 Apple Watch,就是希望手表可以摆脱手机独立使用。运动、购物、坐公交、接收短信验证码等「轻场景」,手表足以应付。

虽然 Apple Watch 也能使用微信,但接收消息较慢,所以方编辑基本不在手表上打开微信,只用短信和电话保持最必要的联系,暂时实现了工作和生活的「硬切割」,告别新消息不断弹出主界面的烦恼。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甚至,Apple Watch 还能应急。有一次,方编辑不小心把手机落在滴滴,通过 Apple Watch 打电话给朋友求助,然后和滴滴客服沟通,最后联系到司机拿回了手机。

只带手表不带手机也能满足非常基础的社会生活……Apple Watch 也可以是一种非智能手机,成了我的社会生活新底线。

我也欣赏 Apple Watch 的「不过分打扰」。Apple Watch 的消息在手腕上轻轻震动,提醒我久坐之后站立,或者记录一下今天的心情,我可以照做,但我同样可以忽略它们,继续我手头的事情。

去年 10 月,两款新 Apple Watch 推出的「双指互点两下」功能,也是一种兼顾方便和「不打扰」的交互方式。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用户靠戴着手表的这只手,就可以隔空操纵屏幕,进行切歌、接挂电话、查看消息、听写回复等,而无需触摸显示屏。当我们的另一只手被占用,遛狗、做饭或拿着咖啡时,「双指互点两下」非常有用。

数字成瘾的反面,不是完全舍弃便利,而是让时间被更好地利用,不被产品和工具异化,也不阻隔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互动。

类似地,去年 9 月,随着 iOS 17 的更新,Airpods Pro 2 新增了「自适应」降噪模式和「对话感知」功能,前者介于「通透」和「降噪」模式之间,实现「吵闹」和「寂静」的平衡,后者指的是一旦开口说话,耳机音量和降噪效果自动减弱,对话结束后又回归正常。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这两个功能的面世,其实意味着耳机可以更好地配合环境,自动地进行调节——我们不用时不时摘下耳机,既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减少噪音,同时也能听到周遭必要的信息、和他人交流。

当下 AIGC 的热潮里,也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 AI 硬件打着取代智能手机、不让你成瘾、不让你忽略现实世界的旗号。

特别是两位苹果前高管在 2023 年 11 月推出的 AI 硬件 AI Pin,剔除了手机屏幕,把信息投影在手掌,也把我们和信息的关系从「被推送」改成「抽取」,用户向设备提需求,放大了交互的主动权。

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AI Pin 诞生的部分原因,是为了给 iPhone 的成瘾问题「赎罪」,创始人一岁的小孩也能模仿「刷」的手势,这让他们有些恐慌。

信息过载、手机成瘾、数字健康之类的问题讨论得太多,但现代人不可能因噎废食,仍然投身于某种设备和生态,辅之以优雅的中间选项和退出机制。

从智能手机里的「反智能」功能,到部分代替智能手机但更关心生活的设备,可能正因为技术和信息爆炸,我们才需要更多的「约法三章」,为生活留住从容的底线——离屏幕 30 厘米、关闭不必要的消息通知、持续玩手机 20 分钟休息一下……

对于一款智能设备,我们当然希望了解它的性能和设计,以及有没有什么新潮的功能和酷炫的交互。然而最终,它的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共度的每一天里,对我们产生了什么影响,能不能让我们尽兴使用又从容抽身。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苹果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反iPhone的功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