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advanced-cron-manager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www/wwwroot/www.help4uu.com/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 科技云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创立四年之后,鸿蒙生态将进入「第二阶段」。

作者 | Li Yuan

编辑 | 靖宇

独立于苹果 iOS 和 Android 的手机操作系统能生存吗?

很难。

微软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的年代,曾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但是终究偃旗息鼓。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应用生态一旦建立,让众多开发者再度迁移到新系统中很难。

但是,今时今日来看,华为似乎有成功的希望。

2019 年 8 月,在美国制裁下,华为第一次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在生态尚未建立之时,鸿蒙操作系统采用了兼容 Android 应用的解决方案,也迎来了经久不息的「鸿蒙就是 Android 套壳」的讨论。

然而,华为一再表示,兼容 Android 应用只是其路线图上的一环,华为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于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生态。

而 2024 年 1 月 18 日的发布会上,华为终于宣布,不再兼容 Android 应用的「纯血」鸿蒙,开发者预览版正式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而商用版将在 2024 年第四季度与消费者见面,定名为鸿蒙星河版——也就是之前宣布过的 HarmonyOS Next。

而华为的底气,在于四年多来,鸿蒙生态中已经拥有了 8 亿台设备,包括手机、PC平板、可穿戴设备、车机和智慧屏 。而手机系统中,目前已经有 200 多家应用发布了鸿蒙版本,占互联网头部应用的 90%。

操作系统的生死在于生态。而在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大方表示:

「鸿蒙生态大势已定。」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余承东宣布鸿蒙星河版开发者预览版开放申请|华为

自研 内核,主打万物互联

在媒体展示阶段,极客公园见到了搭载了新的鸿蒙星河版的华为手机,从主界面来看,它与华为过往的鸿蒙系统的手机似乎并没有太大区别。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华为宣传片中对鸿蒙星河版系统的展示,华为

然而,在看似相同的表面下,鸿蒙星河版的底层架构整体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最大的改变,就是此次操作系统,彻底去除了 Android 开放系统平台(AOSP)代码,目前是一个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华为方面之前表示,去除 Android 开放系统平台后,减少了 40% 的冗余代码。

余承东也再次强调了鸿蒙系统的自研能力:「我们看到很多的手机厂家,发布它的 OS,其实只是在 Android 操作系统上改了 UI,改名叫操作系统。但是鸿蒙操作系统是真正的操作系统,有我们的内核,有我们的文件系统、编程语言、编程工具等一系列开发系统。」余承东表示。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鸿蒙系统的全栈技术图谱|华为

其中,最有亮点的,在于华为表示,鸿蒙操作系统的内核,全部来自自研。

Android 的操作系统内核脱胎于 Linux 操作系统,而 iOS 操作系统内核脱胎于 Unix 操作系统。而两个内核都诞生在上个世纪。

而这些诞生于上个世纪的内核,主要为当时的单核单线程的计算设备设计,没有考虑到 CPU、GPU、NPU 的异构并行,而鸿蒙内核则基于新时代的计算架构进行了优化,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利用硬件架构,性能更强。

此外,因为过于久远,Linux 内核的时代,也没有为当下的从手表到车机的不同设备运行做更好的适配。而一直强调万物互联的华为,则从系统设计上,就非常重视这一点,将鸿蒙系统设计成可以在不同算力的设备上运行。「我们采用了乐高这样组件化的方式。鸿蒙已经有了 1.2 亿行代码,我们把它解耦为成为了 900 多个模块,按需满足要求。」华为终端 BG 软件部总裁龚体表示。

安全和隐私保护上,新的鸿蒙星河版使用了航空芯片设计上才用到的形式化证明,克服了将形式化证明搬入操作系统的高代价,增强了手机安全性。

对于普通手机消费者而言,或许内核的改变并不太容易感知——普通消费者能感知到的或许只有系统变得更流畅了。但是对于一个操作系统而言,自研的内核本身意义重大。「这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有 『中国核』。」华为终端 BG 软件部总裁龚体表示。「不仅如此,我们的内核能够比 Linux 的更流畅,更具弹性,更安全。」

生态大战 华为拿到先发优势

一个操作系统能够生存下去,除了技术方面的布局,更重要的是生态的建立。而这也是华为在此次发布会上想要重点关注的阶段性成果:

1 月 18 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正式宣布,已经有首批 200 多个应用厂商进行了鸿蒙 App 的开发,其中 100 多家应用厂商已经完成了 beta 版本的应用开发工作。200 家应用厂商中,包括支付宝美团高德地图、小红书,交通银行等一系列常用 App。不过目前,腾讯系和字节系的应用还较少,据说还在谈判中。

华为同时正在推动 5000 家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启动工作,华为期望到 2024 年年底,top 5000 的应用都能够启动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而这些应用,应该能够占据消费者使用时长的 99.99%。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发布鸿蒙版本的200+应用|华为

实现这样的生态状况,背后是华为公司投入的巨量资源。

自 2023 年 11 月以来,华为公司一直在积极与头部 App 签约进入鸿蒙生态。在每一次的签约中,几乎都能见到华为的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的身影。如此亲力亲为地拉每一个 App 进入生态,与每个进入生态的头部 App 举行签约仪式,在华为历史上,应该也是首次。

据华为内部人员表示,华为内部将建设鸿蒙生态当作头号大事。

除此之外,华为也在积极推动鸿蒙系统的开发者的培养。在发布会上,华为表示,已经与 305 所的高校,38 家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及 286 个生态学堂共同提供鸿蒙系统的开发课程,并公布了多项开发者相关激励计划。「希望从现在开始每个月能够培训出来 10 万名鸿蒙的开发者。」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表示。

如果说非技术领域的努力,体现了华为的战略重视,而技术方向的努力则更体现了华为建设生态的真诚。华为推出了多项技术支持,吸引鸿蒙开发者:

在鸿蒙开发之初,鸿蒙就宣布了「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来吸引开发者进行参与。虽然开发者需要重新开发应用来适配鸿蒙系统,但是开发者只需要开发一次鸿蒙应用,无需进行繁琐的多设备适配,就能让自己的 App 在折叠屏、车机、手表等多终端被消费者获取到。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小红书在鸿蒙系统中的跨端响应式布局|华为

其次,华为也在不断开放自己的系统级能力。华为宣布,首批在鸿蒙系统中开放出 14 种 AI 能力,包括 OCR 的能力,Photo Picker(抠图)的能力,还有文字转语音朗读的能力等给开发者调用。比如,首批加入鸿蒙生态的新浪新闻,只需要一行代码的部署,就能调用华为设备的 AI 能力,为使用鸿蒙设备的用户提供朗读新闻的功能。这无疑也会对开发者也是一种吸引。

「我们还将推荐能力、搜索能力、对话能力以及触控反馈的能力都集成进底层,提供给开发者调用。」华为的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表示。

而面对鸿蒙开发者不足的问题,华为为经验更少的开发者提供了元服务(有独立入口、免安装、可为用户提供一个或多个便捷服务的新型应用程序形态)的开发方式。利用元服务集成的 API,一个元服务最快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从开发到测试再到上架的全部过程。

此外,华为还积极推动了与蚂蚁集团、中国银联、科大讯飞等伙伴的合作,将其第三方 SDK 的鸿蒙化,据称可以使得相关开发工作量最高减少 90%。

从「Android 套壳」到「成为苹果」

众所周知,在目前手机的两大主流系统中,苹果 iOS 的流畅度和效率性能超过 Android 系统。很多 Android 手机,虽然硬件超越苹果,但是最后实现的性能效果总体却不如苹果。主要原因就是苹果自研芯片和系统,能够对软硬件进行更好地调优,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而在芯片受到美国制裁的前提下,鸿蒙操作系统或会给华为公司带来机会,实现更好的手机整体体验。

「鸿蒙生态可以带来更加精致、更加易用、更加流畅、更加安全的体验,还带来原生的智能和强大的原生的互联能力。 」余承东表示。

在新的鸿蒙系统中,你或许会发现,相比于 Android 设备,华为的设备更像苹果了。

比如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程度变得更强了。原来在苹果平台上标志性的「接力」(Handoff),未来,也会是华为手机的卖点之一。一个链接在手机端打开,在平板端也会有提示要不要同时打开。通过鸿蒙平台,同一款 App 可以安装在不同的平台,在不同端适配都可以很好。

比如交互的体感更加一体。在新的鸿蒙系统中,进行了更加一致的 ux 设计。鸿蒙星河版的设计中,对称将成为一个关键的 ux 标志。其中一个标志性的设计是应用将拥有两个可点选的位置,以对称的圆形出现在应用上方。而通过将更多的系统级能力开放给应用,应用也能采纳更多相似的交互。比如用户与鸿蒙版本的小红书交互时,对图片进行长按就可以对图片进行抠图,与其他系统级的应用操作一致。

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小红书取词抠图操作|华为

比如华为云空间未来会更像 iCloud,将在用户的图片视频存储上拥有更大权限。比如华为的智能助手小艺也将拥有更强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调用应用和文件等等。

设备也会更加关注用户隐私,拥有一些独属于鸿蒙系统的巧思。比如为了保护用户隐私,鸿蒙系统设定了一层中间层。

通常 Android 应用想储存照片或者上传照片时,需要用户赋予全部图片读取权限。有时就会出现用户只想上传一张照片,但被迫给予全部照片权限的情况。苹果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用户可以选择应用可以访问哪些图片,这样如果用户只是想上传一张照片,则可以设定只能访问一张照片,不会访问其他图片。

而鸿蒙系统中,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鸿蒙系统提供一个中间层,当用户想只上传一张照片时,用户侧操作不变,但改由系统的中间层将这张照片递给应用,应用不会获取全部图片读取权限。「有点像快递员来收快递,我们只会把快递递给他,而不需要把家门钥匙也给出去。」华为终端 BG 软件部总裁龚体表示。「这个减少了 70% 的授权弹窗——用户仍然需要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进行授权。」

之前华为官方曾经表示海外不会使用鸿蒙系统,而 1 月 18 日的发布会上,华为也表示 ,或将在明年考虑让鸿蒙系统出海。

通常人们认为,手机操作系统之战早在十年前就结束了,而鸿蒙,目前正在一条不被看好的路中,慢慢走出自己的模样。从制裁下通过缝合 Android 代码博得生存空间的鸿蒙,目前已经走向了全栈自研,并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生态。

通过软硬件的配合和系统设计的巧思,鸿蒙能否能彻底打赢生态系统一仗,带动华为设备体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至少在中国,鸿蒙系统的生态之战已经走到中场。软硬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或许是一条艰难的正途。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凤凰网-摆脱“Android套壳”,华为更想做苹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